【中國包裝網訊】快遞打包也是個技術活,會打包的一年可以節省10個億的箱子呢!日前,菜鳥網絡的算法專家,通過大數據和大規模優化技術,推出了一套“智能打包算法技術”,相比粗放的人工包裝,至少可節省5%以上的包裝耗材。
這套算法通俗來講,就是可以利用算法優化,幫助倉庫用更小的箱子裝下所有的貨品。在訂單生成的那一瞬間,系統會自動計算出這個訂單需要多大的箱子,幾個箱子來裝,找到最省材料的包裝方法。
菜鳥網絡高級算法專家胡浩源告訴記者,推出這個算法,是因為菜鳥的技術人員到倉庫里交流的時候,發現人工包裝的環節存在一些浪費。
“倉庫內一般會有幾個固定型號的包裝箱,我們發現工人在打包的時候,經常是一個訂單只能裝滿半個箱子,剩余空間填滿了空氣袋。有些商品雖然體積不大但是很重裝,還沒裝滿箱子碎了,這些都造成一些浪費。”看到這些都讓菜鳥網絡的技術專家心痛難當,胡浩源介紹說,回來后他們團隊立即開發了這套算法技術。
人工打包大多純靠肉眼和經驗判斷,很難對商品的體積和體重精準估算。而通過菜鳥的“智能打包算法”技術,消費者訂單一來,系統會立刻對商品的屬性、數量、重量、體積,甚至擺放的位置都綜合進行計算,可迅速地與箱子的長寬高和承重量進行匹配,并且計算出需要的幾個箱子,商品在箱子里面如何拜訪最節省包裝。整個計算過程,不足1秒。
目前,該技術正在菜鳥的一個倉庫內測試運行,從運行的實際結果來看,“智能打包算法技術”的成本、效率上都要大大優于人工判斷包裝。
首先從成本上,由于每個箱子裝得更滿,希美氣泡墊用得更合理,空間利用更合理,且系統計算非常快速,每個訂單的配送成本可節省0.12元,氣泡枕氣泡袋等耗材費用可節省0.16元。以一個日均10萬單的倉庫來說,一年至少節省1000萬。
更大的意義在于對環境的保護,胡浩源表示,利用優化和人工智能算法,倉庫較過去減少5%以上的包裝材料。這是什么概念呢?以2015年天貓雙十一當天產生的約4.67億包裹數來算,如果用上這個技術,一天能節省2300萬個箱子,可以少砍伐8萬顆樹木;再以2015年全國中國產生快遞200多億件測算,這個技術一年可以節省約10億個包裝箱,保護324萬棵樹木。
上一篇:哇!好神奇的力量呀
下一篇:填充袋